张长红,女,1973年1月出生,滁州市苏果超市一名促销员。2001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,共捐献全血8400毫升,单采血小板18个治疗量。先后荣获2010-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和2012-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。
张长红第一次献血很偶然,她陪同事一起去献血车献血,同事体检不合格,她说:“我来试试”,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爱心之旅。一开始,她对无偿献血的认知还停留在接触新事物的兴奋阶段,后来通过工作人员的宣传,她对无偿献血的关注越来越多,张长红逐渐将这股热情转化为一股韧劲,帮助别人,充实自己。
张长红爱人常年在外工作,家中老人孩子都需要照料,工作又繁杂,她每次献血总是从自己有限的时间内挤出空来,匆匆献完血,甚至都来不及休息又要匆匆的回去。她这一献,就坚持了10年之久,经历过同事的质疑,亲人的反对,朋友的不理解,她也曾经动摇过,但是她每次接到合格的反馈信息时,种种疑虑都被她抛在脑后。她说:“我只是一名工人,但是我还能帮到其它人,这让我感到自己对社会是有用的,非常开心。”
后来,随着临床用血的井喷与用血需求的不断细化,滁州市中心血站开展了机采血小板的采集工作,因为血小板采集时间较长,刚开始时使用的是双针,献血者两个手臂不能随意活动,要坚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,这给招募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,机采血小板捐献量远远低于临床水平,张长红主动请缨,要求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,难能可贵的是,她坚持了下来成为固定的捐献者。后来,滁州市血站有了新的血小板采集仪,由之前的双针改为单针,而且采集时间比之前缩短了一半,采集环境也比先前有了很大的改善。新的固定血小板献血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。张长红笑说:“虽然人多了,但是有急诊时你们还要记得给我打电话。”
她的语言是质朴的,心是火热的,在她的生活中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,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困惑,无偿献血带给她枯燥生活中生命的尊严与人格的升华,也许这些名词是她无法理解的,但是她在奉献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收获了快乐,感动。她很普通,但是她代表了滁州大部分献血者,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有了爱心的点缀,这颗爱心犹如暗夜中的夜明珠,尽灼其华。